人們對各個賽鴿在賽季中的種種優越表現可說是瞭若指掌,所以基於同樣理由,在四月到八月間,反而較少有大型鴿舍受到大家的矚目。在五月獲得冠軍的鴿子,也出現在七月的比賽中,但表現卻恰恰相反,這讓人大吃一驚!別太大驚小怪,應有許多運動員像 Barthel、Pirie 和herman一樣,但是否有許多像Gerschler的訓練專家呢?
讓我們自己來決定我們的賽鴿運動應要關注在那些點,這並是在特別強調說我們太少關注鴿子賽前準備的重要性,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說法,但我必須指出是否在比賽中,不超過10%的鴿子在比賽中有展現出其真正的實力?關於這點我深信不疑.....我甚至覺得這百分比還高估了些。我們必須去了解在我們的運動中,表現不佳的原因百分比分配為何,我在此斗膽回應:
- 25% 因為鴿子身體不適(這比例我認為非常高,可能有所誇大)
- 25% 因為營養不良
- 25% 因為鴿舍環境不佳
- 25% 因為忽略的衛生措施
在此看到75%的部分需要用到Gerschler的方法來改善其表現,讓鴿舍能充分發揮其實力。
因此我們在此必須找到適合自己鴿舍的某些Gerschler方法,在這提供二個Gerschler的成功秘訣:
1. 他知道如何挑選其運動員: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但身體狀況優異者是更讓人有信心的,同時也具備一定的人格特質,對所訓練的動作要求都能嚴格遵守。
2.如果在其旗下有這樣的運動員,會給於相當長的訓練課程,每天都需練習且每次練習都約2至3小時。
對於Gerschler的方法,我在綠書本上也不下一次強調過,那就是我們對「有付出才有收獲」的原則不夠重視,換句話說,如果你特訓你身體的某一部位,這部位當然就越來越強。在其觀點裡,Gerschler了解運動員的身體極限為何,所以他從未對願意跟隨他的運動員的意願表示過懷疑,在去年我跟各位提過有關修斯肯.馮萊爾鴿子的事,那時寫到這賽鴿「他們相當樂意受訓」,1951年,法蘭克.修斯肯在抵達Bilbao比賽後十天向我說明了一些事情:「他說,我們的鴿子很樂意配合,他們會飛到他們無法再飛為止。
天氣狀況很糟糕,現在說什麼都太晚了,我只抱些許的希望就是仍有幾隻能飛回家。他們理當在第二或第三天就有消息,但事實是沒有一隻現蹤影。他們都被這糟糕的天氣給擊敗了,我們的鴿子都到不了終點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太多的耐受度,他們很樂意一直飛.....直到被擊落為止....」
我知道修斯肯.馮萊爾口中所說的鴿子的意願為何,這特點會透過其著名的種母鴿來遺傳- Boerinneke,而在此鴿舍的其後代子孫一直是我們長期觀注的對象,這賽鴿天生具備堅強意志,不管飛100或1000公里他都是全力以赴。所以沒有所謂真正的長距離賽鴿,即便他被認定為比利時最佳長距離賽鴿的配種鴿....這狀況是指直線飛行而言,當然在參與Bilbao的飛行即便遇上東北季風也是沒問題,因為他的實力相當堅強。
但他們不能休息,且他們的翅膀的力量也減低了,但在達到肌肉疲憊的極限之前都不算什麼,這對所謂真正的長距離賽鴿而言根本不算一回事,對速度賽和中距離比賽就更不算什麼。在長距離的比賽中,這就會產生區別,如Delbar賽鴿就是另一例。「有意願」的賽鴿是指鴿子會毫無保留的投入,有時回到家都已經是精疲力竭,但仍有意志力。有這樣的賽鴿人們可成就很多事....他們就是如此- 有如是Gerschler所尋找的運動員。這也是我們的鴿舍所需要尋找的鴿子,眼中閃著「火燄」的鴿子,我們雙眼不該關心於「昂貴身價的鴿子」- 這往往只在冬天有好表現.....且相當神經質,只在天氣好時才會有些表現,若你想看看他們的雙眼,他們往往只願待在自己的巢中或鴿舍中,而不是飛到主人那。
如果我們事前有進行篩選,我們不會在之後犯下太多錯誤。若是一鴿舍沒有眼睛透出「火燄」的鴿子,這鴿舍必定走下坡。就像是氣壓表,這氣壓表是不會說謊的。一鴿舍會衰退是因為培植者沒有識鴿眼光,他的眼光不準所以其選的鴿子也就都不怎樣。這些鴿有身體條件,但是他們沒有「意願」......這意願人們從其眼中看出。
每年人們在進行篩選時都要決定一些特定的判斷點。某年強調骨頭的硬度,另一年強調肌肉,但不管何年「意志力」都是必列在篩選項目中,這必須在鴿子的眼中找到。
備註
1.盧森堡人Josy Barthel是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的1500米冠軍。
2. Woldemar Gerschler 是德國中距離競賽的著名教練,在1936、1952、1956、1960的奧運都有輝煌成績。二戰後他也當過足球教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