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鴿友認為只要賽鴿的血統好,就一定能飛出好成績;有些鴿友則認為眼砂抖動、瞳孔收縮快的賽鴿肯定飛得快;還有不少鴿友常以手感來評判賽鴿的優劣。他們經常在夜間不開燈的情況下,捉鴿、摸鴿,通過手來感覺賽鴿的身體結構、骨架、肌肉、羽毛等是否符合條件和要求,最終把手感好的送去參賽, 差的則淘汰掉。實踐證明,這些評判賽鴿優劣的觀念和方法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。一是每個人評判賽鴿優劣的標準和掌握的尺度不一樣,而且不同時期的賽鴿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,存在著差別和不確定性。二是他們看到和摸到的只是賽鴿的表面,賽鴿內在的品質是任何高手都看不出、摸不出的。例如賽鴿的智力、定向能力、耐翔能力、吃苦耐勞力、耐粗飼料和抗病能力,對環境和氣候的適應能力,成熟期的育種能力、遺傳能力、遺傳傾向以及它們的合配性等都是看不出和摸不出的。而這些內在品質的優劣只有通過比賽才能得到驗證。
一羽賽績優秀的賽鴿(優秀是指多次獲得好賽績,包括靠前位名次的賽績)肯定是兩羽優秀血統種鴿完美結合的產物。但是,一羽優秀血統的賽鴿就不一定能飛出好賽績。儘管越來越多的鴿友把自家最優秀血統的賽鴿送到公棚參賽,但是其結果並不理想。大多數賽鴿在決賽上籠前就丟失了,而且決賽時歸巢鴿非常少,有些甚至少得可憐。據《科學養鴿》2006年第6期相關資料顯示:2006年秋中國國際信鴿公棚賽、全國錦標賽暨世界錦標賽共上籠1475羽賽鴿,在規定時間內只有289羽賽鴿歸巢,占上籠總羽數的5.1%;河北影視公棚500公里決賽,放飛3051羽,僅歸巢90羽,只占放飛總羽數的2.9%。據網上資料統計:2007年秋河北萬龍公棚共集鴿3400多羽,決賽上籠1400多羽,2000羽左右的賽鴿在決賽上籠前就丟失了;秦皇島BOB公棚號稱中國最具挑戰性的經典賽鴿公棚,共集鴿2598羽,500公里決賽上籠1083羽,另外1515羽賽鴿在決賽上籠前就沒有了。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。每年各地公棚的天落鳥比比皆是,在鴿市上花幾十元錢就能買到,其中套國外腳環的要貴一些。同時在地方賽中,所謂的名血鴿丟失或淘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,也驗證了優秀血統鴿不一定能飛出好成績。
有些鴿友對鴿眼的研究情有獨鍾。他們在看賽鴿時總要反覆地觀察賽鴿的眼睛,然後會用非常專業的詞語評價一番。筆者也曾經十分癡迷於對鴿眼的觀察,但是結果令人感到迷惑。眼砂抖動和瞳孔收縮快的賽鴿,有些確實飛得快,但有些卻飛得慢,甚至丟失了。筆者曾經有一羽眼砂抖動、瞳孔收縮較快的砂眼雄鴿, 在2001年秋620公里比賽中飛出了第5名(當日僅歸9羽);2003年秋有兩羽同窩黃眼鴿的眼砂抖動和瞳孔收縮並不明顯,但是這兩羽賽鴿第一次參加500公里比賽時就分別獲得第16名和第23名,在緊接著的第二次500公里精英賽中,它們又分別獲得了第2名和第7名。因筆者多次搬家在2006年底重新起棚後,便開始對每羽參賽鴿的的眼砂、瞳孔反應做記錄,結果發現眼砂抖動、瞳孔收縮較快的賽鴿大多都沒有飛出好成績;而眼砂、瞳孔反應不明顯的賽鴿卻飛出了好成績:其中一羽黃眼雨花雄鴿連續三次參加500公里比賽都獲得了名次(第74名、第45名、第18名),另一羽砂眼灰雌鴿先後獲得了400公里第10名、400~500公里雙關賽第20名以及550公里比賽第53名。筆者也曾觀察過一些冠軍鴿的眼睛,其中有反應快的, 也有反映不明顯的。這些都說明了賽鴿眼砂抖動、瞳孔收縮的快慢並不是賽鴿飛得快慢的標準。
手感好的賽鴿讓人愛不釋手,但在現實中“手感好”而中看不中用的賽鴿也不少, 可有些手感較差的賽鴿往往也會出人意料地飛出好成績。2003年筆者曾有一羽手感極差的雌鴿,瘦小且無後把,幾次拿到鴿市上賣都沒有人要,後來就聽天由命讓它去參加比賽了。結果第一次參加500公里比賽,它就飛了第23名;第二次參加500公里精英賽,它又出乎意料地飛了亞軍,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呀!不久前有位鴿友獲得300公里冠軍的賽鴿也是後把不好。所以手感好壞不是評判賽鴿優劣的標準,只有賽績才是評判賽鴿優劣的唯一標準。
筆者最後想說的是,無論什麼血統的賽鴿,也無論什麼樣子的賽鴿,只要賽鴿是健康的,就應該讓它們參加訓練和比賽,不要讓那些看似不中的賽鴿永遠失去奪冠和獲得好成績的機會,只要能在比賽中勝出就是好賽鴿。“不管白鴿黑鴿,能飛出好成績的就是好鴿。”
|